【有志者事竟成,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,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谁】一、
“有志者事竟成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天不负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”这是一副广为流传的对联,常被用来激励人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。其上联出自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中的“有志者事竟成”,下联则源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复国的历史典故。
这副对联的作者并不明确,但历史上最早将这两句话组合在一起的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。他在《聊斋志异》中曾引用此联,用以表达对坚持与奋斗精神的赞美。
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副对联的来源、含义及背景,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详细说明: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对联原文 | 有志者事竟成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天不负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 |
出处 | 非原创,由两部分组成: 1. “有志者事竟成”出自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。 2. “苦心人天不负”出自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或《越绝书》相关记载。 3. “百二秦关终属楚”指项羽破秦灭楚。 4. “三千越甲可吞吴”指越王勾践复国灭吴。 |
常见说法的作者 |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(《聊斋志异》中引用) |
历史背景 | 上联讲的是项羽破秦,下联讲的是越王勾践复国,均体现“立志而成功”的主题。 |
寓意 | 强调只要有决心、有毅力,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,实现目标。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鼓励他人坚持梦想、努力奋斗,也常出现在励志语录、书法作品中。 |
三、结语
这副对联虽然没有确切的作者,但因其深刻的寓意和历史背景,已成为中华文化中激励人心的经典名句。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坚韧不拔,也传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人生道路,这副对联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