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登楼》杜甫】杜甫的《登楼》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七言律诗,写于唐代安史之乱后,诗人身处成都,登高远望,感慨时局动荡、国家危难。全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。
一、诗歌
《登楼》全诗如下:
> 花近高楼伤客心,万方多难此登临。
> 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。
> 北极朝廷终不改,西山寇盗莫相侵。
> 可怜后主还祠庙,日暮聊为梁甫吟。
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所见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也有对历史变迁的反思,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。
二、内容分析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作者 | 杜甫(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) |
诗题 | 《登楼》 |
体裁 | 七言律诗 |
创作背景 | 安史之乱后,杜甫寓居成都,目睹国家动荡,有感而发 |
主题思想 | 抒发忧国忧民之情,表达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|
情感基调 | 沉郁、悲凉、忧思 |
主要意象 | 高楼、花、锦江、玉垒、北极、西山、后主祠庙等 |
艺术特色 | 对仗工整,语言凝练,情景交融,借古讽今 |
思想内涵 |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,也暗含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|
三、简要评价
《登楼》是杜甫晚年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,充分展现了他“诗史”风格的特点。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,也有对理想的坚守,体现了诗人高度的责任感与家国情怀。虽写景,却寄情深远;虽怀古,实则讽今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
如需进一步解析某一句或探讨其历史背景,可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