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望月有感白居易】《望月有感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,全诗通过描写中秋夜的明月和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,表达了深切的怀乡情怀。这首诗语言质朴、情感真挚,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“感时伤事”的风格。
一、
《望月有感》以中秋夜为背景,描绘了月光洒落人间的景象,并借景抒情,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(尤其是兄弟姐妹)的思念。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因情感真挚而动人。白居易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情感,这首诗正是他这一写作特点的体现。
二、诗歌原文与赏析
诗句 | 释义 | 赏析 |
寂寞天 locates in the night, | 夜深人静,万籁俱寂, | 开篇点明时间与环境,营造出孤寂氛围。 |
愁人独不眠。 | 忧愁的人难以入眠。 | 直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。 |
明月照高楼, | 明亮的月光照在高楼上, | 以自然景象引出情感,烘托思乡之情。 |
高楼照我心。 | 高楼也映照着我的内心。 | 月亮不仅是客观存在,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。 |
羁旅无归意, | 流浪在外,没有归家的打算, | 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。 |
乡关何处寻? | 家乡在哪里呢? | 反问句加强情感,突出思乡之痛。 |
举头望明月, |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, | 借用李白《静夜思》中的意象,增强共鸣。 |
低头思故乡。 | 低头沉思,怀念故乡。 | 结尾点题,深化主题,情感升华。 |
三、作者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语言通俗易懂,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。代表作包括《长恨歌》《琵琶行》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等。《望月有感》虽篇幅短小,但情感真挚,体现了白居易诗歌“感时伤事”的一贯风格。
四、艺术特色
- 情感真挚:全诗围绕“望月”展开,情感层层递进,由景及情,自然流畅。
- 语言简练:用词平实,没有复杂修辞,却能打动人心。
- 意境深远:通过“明月”这一传统意象,唤起读者对故乡的共同情感记忆。
五、结语
《望月有感》是一首充满乡愁与思念的诗作,它不仅反映了白居易个人的情感体验,也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弦。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,这首诗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曾经温暖我们的夜晚和亲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