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自觉爱国守法的内容包括】在新时代背景下,高校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,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。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,教育部印发了《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,其中“自觉爱国守法”是重要内容之一。这一准则不仅强调了教师的政治立场和道德修养,也明确了其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应遵守的法律规范。
以下是对“自觉爱国守法”内容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:
内容要点 | 具体说明 |
1. 坚定理想信念 | 教师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 |
2. 热爱祖国 | 教师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,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。 |
3. 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| 教师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不参与任何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活动,积极传播正能量。 |
4. 遵守宪法和法律 | 教师应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,依法执教,依法治教,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。 |
5. 恪守职业道德 | 教师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做到为人师表、行为世范。 |
6. 不参与非法组织或活动 | 教师不得参加任何违反国家法律、法规的组织或活动,不得散布错误言论或传播不良信息。 |
7.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| 教师应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文化自信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 |
8.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| 教师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,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自觉爱国守法”不仅是对高校教师政治素养的基本要求,也是对其职业行为的重要规范。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爱国守法、遵纪守法,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,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总之,新时代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自觉爱国守法”的准则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