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姑娘果是什么】“姑娘果”是一种常见但名称容易引起误解的水果。它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,比如“酸浆”、“红姑娘”、“灯笼果”等。虽然名字中带有“果”,但它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果,而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植物果实。
为了更清晰地了解“姑娘果”,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关键信息。
一、
1. 名称来源
“姑娘果”这一名称源于其外形和生长方式。果实成熟后呈红色,外皮像小灯笼,内部有白色种子,形似少女的面庞,因此得名“姑娘果”。
2. 植物学分类
属于茄科植物,学名为 Physalis alkekengi,别名包括酸浆、红姑娘、灯笼果等。
3. 生长环境
多分布于中国北方、东北、华北等地,常生长在山坡、林缘或田边,适应性强,耐寒耐旱。
4. 食用与药用
果实可生食或制作果酱,味道微酸,口感独特;同时,其根、叶、花均可入药,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尿通淋等功效。
5. 注意事项
未成熟的果实含有毒素,不可食用;食用时应去皮去籽,避免中毒风险。
二、姑娘果信息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中文名称 | 姑娘果、酸浆、红姑娘、灯笼果 |
学名 | Physalis alkekengi |
科属 | 茄科(Solanaceae) |
外观特征 | 果实呈红色,外有纸状萼片包裹,形似灯笼,内含白色种子 |
生长环境 | 山坡、林缘、田边,耐寒耐旱 |
分布地区 | 中国北方、东北、华北等地 |
可食部位 | 成熟果实(需去皮去籽) |
食用方式 | 生吃、果酱、糖渍 |
药用价值 | 清热解毒、利尿通淋、止咳化痰 |
注意事项 | 未成熟果实有毒,不可食用;食用前需处理 |
俗称原因 | 果实外观如少女面容,且常被女性采摘,故称“姑娘果” |
三、结语
“姑娘果”虽名中有“果”,但其本质是一种兼具观赏性、食用性和药用价值的植物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正确识别其成熟状态,合理利用其资源,避免误食导致健康问题。如果你有机会见到这种果实,不妨尝试一下它的独特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