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是什么意思】“千载谁堪伯仲间”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《书愤》一诗,全句为:“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。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、怀才不遇的感慨。
“伯仲”是古代用来表示兄弟排行的词语,其中“伯”为老大,“仲”为老二。后引申为比较事物的高低、优劣,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才能、地位或成就的差异。因此,“伯仲之间”意指在两人之间难以分出高下,或者形容某人与他人相比毫不逊色。
“伯仲”原指兄弟排行,后引申为比较人物才能或成就的高低。在诗句“千载谁堪伯仲间”中,作者用“伯仲”来比喻诸葛亮与后世人物之间的差距,表达对其才华和功绩的高度评价。整句诗意在感叹古今难有与其相提并论之人,体现了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推崇与敬仰。
表格说明:
词语 | 原意 | 引申义 | 在诗句中的含义 |
伯仲 | 兄弟排行(伯为老大,仲为老二) | 比较人物才能、地位或成就的高低 | 表示诸葛亮与后世人物之间的差距,难以相提并论 |
千载谁堪伯仲间 | 千年之后谁能与诸葛亮比肩 | 表达对诸葛亮才华和功绩的高度评价 | 抒发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,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“伯仲”一词的含义及其在古诗中的运用。它不仅是简单的兄弟排行,更是一种对人才、成就的极高评价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