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柳公权简介和名言警句】柳公权(778年-865年),字诚悬,唐代著名书法家、政治家,京兆华原(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)人。他是唐代书法“楷书四大家”之一,与欧阳询、颜真卿、赵孟頫齐名,其书法风格以严谨、刚劲、端庄著称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柳公权不仅在书法上成就卓越,还曾任翰林院侍书、太子少师等职,深受朝廷器重。他的书法作品如《玄秘塔碑》《神策军碑》等,被视为楷书典范,至今仍被广泛临摹和研究。
柳公权一生注重修身立德,其书法不仅追求形美,更强调“书品即人品”,主张书法应体现人的道德修养与精神境界。他的一些名言警句,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。
类别 | 内容 |
姓名 | 柳公权 |
生卒年 | 778年-865年 |
字 | 诚悬 |
籍贯 | 京兆华原(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) |
朝代 | 唐代 |
身份 | 书法家、政治家 |
书法地位 | 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 |
代表作品 | 《玄秘塔碑》、《神策军碑》、《蒙诏帖》等 |
官职 | 翰林院侍书、太子少师 |
书法风格 | 严谨、刚劲、端庄 |
思想主张 | “书品即人品”,强调书法与道德修养的统一 |
柳公权名言警句
1. “心正则笔正,笔正则书正。”
——强调书法与内心修养的关系,认为只有心地端正,才能写出端正的字。
2. “书贵瘦硬方通神。”
——表达他对书法艺术中“瘦硬”风格的推崇,认为这种风格更能体现出书者的气韵和神采。
3. “学书当学颜,为官当学柳。”
——反映他在书法与为人处世上的双重榜样作用,既推崇颜真卿的书法,也以自身为官之道作为后人学习的典范。
4. 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
——虽非柳公权直接所言,但此语常被引用,体现了他对儒学与艺术结合的重视,也反映出他的思想境界。
5. “人之于书,存心也;书之于人,见心也。”
——说明书法不仅是技巧的展现,更是内心世界的反映。
柳公权以其卓越的书法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,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。他的作品与思想,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书法爱好者与学者,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