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纵使相逢应不识的出处是哪里】“纵使相逢应不识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,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无奈之情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
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句话的出处及背景,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信息。
一、诗句来源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诗句 | 纵使相逢应不识 |
| 出处 | 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 |
| 作者 | 苏轼(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) |
| 创作时间 | 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 |
| 体裁 | 词(词牌名:江城子) |
二、词作背景
苏轼在写这首词时,已与妻子王闰之分别多年。王闰之是他第一任妻子王弗的堂妹,两人感情深厚。苏轼在梦中见到亡妻,醒来后写下此词,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怀念。词中“纵使相逢应不识”一句,正是诗人对梦境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叹。
三、诗句含义
“纵使相逢应不识”意为:即使我们再次相见,恐怕彼此也无法认出对方了。这里的“不识”并非指外貌上的不认识,而是指因时间久远、世事变迁,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陌生感。
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,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、聚散难料的感慨。
四、相关诗句对比
| 原文 | 出处 | 说明 |
| 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 | 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 | 表达梦中相见却无法相认的哀伤 |
| 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 | 李商隐《锦瑟》 | 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 |
| 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 | 纳兰性德《木兰花令》 | 表达对爱情变质的无奈与哀怨 |
五、总结
“纵使相逢应不识”出自苏轼的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,是一首描写悼亡、抒发思念之情的经典词作。该句语言简练而情感深沉,成为后世传颂的名句。通过对其出处、背景、含义及相关诗句的对比分析,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其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。
结语:
“纵使相逢应不识”不仅是苏轼对亡妻的深情告白,也是对中国古典诗词中“生死离别”主题的深刻诠释。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,也让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,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