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扶老携幼意思和来源是什么】“扶老携幼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们在行动或生活中帮助年长者和年幼者的情景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,也常被用来形容社会和谐、团结互助的氛围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含义 |
扶老 | 帮助年老的人,如老人行走、照顾等 |
携幼 | 带领或照顾年幼的孩子 |
扶老携幼 | 形容在行动中同时帮助老人和小孩,体现关爱与责任 |
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家庭、社区或社会中的互助行为,也可引申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。
二、成语来源
“扶老携幼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常见于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中,用以描绘社会风气或人物品质。
文献出处 | 内容简述 |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| 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”虽未直接使用“扶老携幼”,但其思想与之相通。 |
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 “扶老携幼,行道不绝。”描写百姓迁徙时互相扶持的情景。 |
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 | 描述战乱时期人民流离失所,扶老携幼逃难的场景。 |
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,“扶老携幼”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写照,也是社会伦理的重要体现。
三、现代应用
在现代社会,“扶老携幼”更多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:
- 家庭层面:父母在照顾孩子的同时,也要关心年迈的长辈。
- 社会层面: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养老、托育等方面提供支持,体现“扶老携幼”的理念。
- 文化层面: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,增强社会凝聚力。
四、总结
“扶老携幼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既表达了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关爱,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它不仅出现在古籍中,也在现代生活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,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象征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含义 | 帮助老人和照顾孩子 |
出处 | 《孟子》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等 |
现代意义 | 家庭责任、社会责任、文化传承 |
价值体现 | 尊老爱幼、社会和谐、传统美德 |
通过了解“扶老携幼”的含义与来源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,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美好的价值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