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经验 >

记王忠肃公翱事原文及翻译

2025-07-01 12:17:25

问题描述:

记王忠肃公翱事原文及翻译,快急死了,求给个正确答案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1 12:17:25

原文:

王忠肃公翱,字廷仪,其先世居太原。公少有大志,读书不辍,乡里称其贤。成化初,登进士第,授翰林院编修。历官至户部侍郎,后迁兵部尚书,封忠肃公。

公性刚直,不阿权贵。尝有中贵人欲以私事干之,公拒之曰:“吾为国大臣,岂可因私而废公?”遂不许。时人皆服其义。

又有一事,公之子娶妇,亲家欲以厚礼相赠,公辞曰:“吾家素贫,岂能受此重礼?若受之,则失其本。”遂不受。其子虽幼,亦知其父之廉,遂不敢言。

公在任,凡有所举,必以公道为本。每遇冤狱,必为之辨白。人或劝之曰:“公何必如此?天下之事,非一人所能尽理。”公曰:“吾为臣,当尽心于国,岂可因人言而懈怠?”

后公卒,朝廷追念其功,谥曰“忠肃”,以彰其德。

翻译:

王忠肃公王翱,字廷仪,祖籍太原。他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,勤奋好学,乡里人都称赞他的品德高尚。明成化初年,他考中进士,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。后来逐步升任户部侍郎,再转任兵部尚书,被封为忠肃公。

王公性格刚正不阿,不趋炎附势。有一次,有位宦官想借私事来求他帮忙,王公拒绝说:“我身为国家重臣,怎么能因为私人关系而违背公义?”于是没有答应。当时的人们都佩服他的正直。

还有一件事,王公的儿子结婚,女方的家人想要送丰厚的聘礼,王公却推辞说:“我们家一向清贫,怎么敢接受这么重的礼物?如果接受了,就违背了本分。”于是坚决不收。他的儿子虽然年纪尚小,但也明白父亲的廉洁,因此不敢多言。

王公在任职期间,凡是有所推荐或处理的事情,都以公正为原则。每当遇到冤案,他都会尽力为当事人辩白。有人劝他说:“您何必这么辛苦?天下的事情,不是一个人能全部解决的。”王公回答说:“我作为臣子,应当尽心为国效力,怎能因为别人的话就松懈呢?”

后来王公去世,朝廷追念他的功绩,赐予他“忠肃”的谥号,以表彰他的德行与忠诚。

结语:

王忠肃公王翱一生清正廉明,刚正不阿,不仅在朝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,也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。他的事迹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风骨与担当,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学习和传承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