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座中泣下谁最多】“座中泣下谁最多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。原句为:“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。”这句话描绘了在一场琵琶演奏后,众人情绪激动,纷纷落泪,而其中最伤心、流泪最多的却是江州司马(即作者自己)。这不仅表现了音乐打动人心的力量,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孤独。
一、原文解析
“座中泣下谁最多?”是诗人对现场情绪的一种设问,强调听众被琵琶声所打动,纷纷落泪。而“江州司马青衫湿”则点明了诗人自己的情感状态——他因感同身受而泪湿衣襟,表现出深深的同情和共鸣。
二、情感内涵
1. 音乐的力量:琵琶曲触动人心,唤起听者内心深处的情感。
2. 同病相怜:诗人自身仕途坎坷,与琵琶女命运相似,因此更容易产生共鸣。
3. 孤独与悲伤:诗人通过自述,表达出自己身处逆境时的无奈与凄凉。
三、文化意义
- 这句话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“情深意重”的经典语句。
- “青衫湿”也成为一种象征,代表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情感的真挚。
四、总结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 |
原文 | “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。” |
作者 | 白居易 |
情感主题 | 同情、悲伤、孤独、共鸣 |
表现手法 | 设问+自述 |
文化意义 | 表达情感共鸣与人生感慨 |
现代引用 | 常用于描述感人场景或抒发内心情感 |
五、结语
“座中泣下谁最多”不仅是对当时情景的描写,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艺术能够穿透表象,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。无论是琵琶女的遭遇,还是诗人的孤独,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苦难与温情并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