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】《沁园春·长沙》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创作的一首词,抒发了青年毛泽东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。该词以豪迈奔放的语言描绘了湘江秋景,并借景抒情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感。
一、原文
> 沁园春·长沙
> 毛泽东
> 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。
> 看万类霜天竞自由。
> 怅寥廓,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?
>
> 携来百侣曾游,忆往昔峥嵘岁月稠。
> 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;
> 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
> 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
>
> 曾记否,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?
二、翻译
原文 | 翻译 |
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。 | 我独自站在深秋的寒风中,看着湘江水向北流去,伫立在橘子洲头。 |
看万类霜天竞自由。 | 看那万物在霜天中争着展现生机,自由地生长。 |
怅寥廓,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? | 面对广阔的天地,我感到惆怅,不禁问:这苍茫大地,谁能主宰它的命运? |
携来百侣曾游,忆往昔峥嵘岁月稠。 | 当年我和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游览,回忆起那段不平凡的岁月。 |
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; | 正是同学们青春年少,意气风发、才华横溢的时候。 |
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 | 他们充满书生的豪情壮志,意气风发,奋笔疾书。 |
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 | 他们评论国家大事,写文章抨击腐败,把那些权贵看作粪土一般。 |
曾记否,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? | 记得吗?我们曾在江心搏击风浪,激起的浪花几乎能阻止船只前行。 |
三、总结
《沁园春·长沙》是一首具有强烈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作品。通过描写秋日湘江的壮丽景色,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,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。词中“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”一句,展现了青年一代的朝气与理想,而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”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判。整首词语言凝练,意境开阔,情感真挚,是中国现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。
如需进一步分析其艺术特色或历史背景,可继续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