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跋前踬后的意思】“跋前踬后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后来在《左传》中也有类似的用法,形容人在前进时前后受阻,进退两难的状态。
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向前走则脚踩到前面的障碍,向后退则脚踩到后面的阻碍”,比喻处境困难,进退两难,无法顺利前行。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无奈和困境。
“跋前踬后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重重阻碍,无法顺利前进或后退。它不仅表达了物理上的困难,也常用于比喻心理或处境上的压力与矛盾。该成语在文学、日常表达中都较为常见,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指导性。
表格展示:
词语 | 跋前踬后 |
拼音 | bá qián zhì hòu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、《左传》 |
含义 | 形容前进或后退都遇到阻碍,处境困难 |
用法 | 多用于比喻处境艰难、进退两难 |
近义词 | 进退维谷、左右为难 |
反义词 | 一帆风顺、畅通无阻 |
例句 | 他在这个项目中跋前踬后,始终找不到突破口。 |
常见场景 | 工作、生活、学习中的困境描述 |
通过以上内容,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跋前踬后”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使用场景,帮助我们在实际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