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经验 >

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典故是什么

2025-09-17 12:49:49

问题描述:

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典故是什么,这个怎么处理啊?求快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7 12:49:49

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典故是什么】“燕然未勒归无计”出自宋代范仲淹的《渔家傲·秋思》,全词为:

> 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。

> 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

这句诗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归家的无奈情绪。“燕然未勒”是其中的关键典故,下面我们详细解析其来源与含义。

一、典故解析

“燕然未勒”出自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。窦宪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,曾率军击败匈奴,大获全胜。他为了纪念这次胜利,在燕然山(今蒙古国的杭爱山)刻石记功,史称“燕然勒功”。

“勒”意为雕刻,“燕然未勒”即指尚未在燕然山上刻下战功,象征着尚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或未能完成使命。

在范仲淹的词中,“燕然未勒”用来比喻边关战事未有决定性进展,将士们仍需坚守边疆,无法回家。因此,“燕然未勒归无计”表达的是:由于战事未结束,无法回乡的无奈与苦闷。

二、总结与表格

项目 内容
出处 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
典故原意 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,表示胜利
“勒”的含义 雕刻、记载功绩
词中含义 战事未有决定性成果,无法归家
作者 范仲淹
作品 《渔家傲·秋思》
表达情感 思乡、无奈、忠勇精神

三、延伸理解

“燕然未勒”不仅是历史典故,更成为文学中表达边塞将士忠诚、坚韧与无奈的象征。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国家、民族的责任感,也反映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沉重负担。

在现代语境中,“燕然未勒”常被引用来形容一种“功未成、志未遂”的状态,既有壮志未酬的悲凉,也有坚守初心的执着。
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词的意境、历史背景或文学价值,可继续深入分析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