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曲则全原文及翻译】“曲则全”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二章,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。它体现了道家“以柔克刚”、“以退为进”的哲学智慧。下面将对“曲则全”的原文进行整理,并附上翻译,同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呈现其核心思想。
一、原文内容
> 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二、翻译解释
原文 | 翻译 |
曲则全 | 委曲求全,看似吃亏,实则保全自己。 |
枉则直 | 受委屈反而能伸直,比喻忍让可得正道。 |
洼则盈 | 地势低洼反而能蓄水,比喻谦虚者易得充实。 |
敝则新 | 衰败之后才能更新,比喻旧去新来,自然规律。 |
少则得 | 少取反能获得更多,体现知足常乐。 |
多则惑 | 追求过多反而困惑,说明贪欲有害。 |
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| 所以圣人坚守“道”的统一原则作为天下的典范。 |
不自见,故明 | 不自我表现,所以能看得清楚。 |
不自是,故彰 | 不自以为是,所以能彰显真知。 |
不自伐,故有功 | 不自我夸耀,所以能成就功业。 |
不自矜,故长 | 不自高自大,所以能长久。 |
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| 正因为不与人争,所以天下无人能与他相争。 |
三、总结
“曲则全”是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哲理,强调“柔弱胜刚强”的生存智慧。它主张通过谦逊、忍让、不争来达到最终的胜利和圆满。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,也适用于治国、处世之道。
- 核心思想:以柔克刚,以退为进,谦虚包容,不争而胜。
- 现实意义:在现代社会中,面对竞争与压力,“曲则全”提醒我们保持低调、灵活应对,避免冲突,从而实现长远发展。
四、对比表格(原文与现代理解)
原文 | 现代理解 |
曲则全 | 在逆境中保持谦逊,反而能保全自身。 |
枉则直 | 遭遇挫折后,反而能更清晰地看到真相。 |
洼则盈 | 虚心学习,才能不断积累成长。 |
敝则新 | 经历失败后,才能迎来新的开始。 |
少则得 | 知足常乐,不贪多才能真正拥有。 |
多则惑 | 追求太多,反而失去方向和判断力。 |
不自见 | 不炫耀自己,才能看清事物本质。 |
不自是 | 不固执己见,才能接受不同观点。 |
不自伐 | 不自我吹嘘,才能赢得他人尊重。 |
不自矜 | 不骄傲自满,才能持续进步。 |
不争 | 不与人争抢,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。 |
结语:
“曲则全”不仅是古代哲人的智慧结晶,更是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、职场竞争、人生选择的重要参考。学会“曲”,不是软弱,而是智慧;懂得“全”,不是妥协,而是远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