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臭名远扬意思】“臭名远扬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因为负面行为而广为人知。虽然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褒义词,但实际上它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,强调的是因不良行为而获得的名声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臭名远扬 |
拼音 |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|
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其人既无德行,又不修名誉,而以虚伪之术,欺世盗名,故其恶声远扬。” |
释义 | 因做了坏事而使坏名声传得很远,形容人或事物因恶劣行为而被广泛知晓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或事件因负面行为而闻名。 |
近义词 | 声名狼藉、恶名昭彰 |
反义词 | 名声显赫、誉满天下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人物评价:
- “他因多次诈骗被警方通缉,如今臭名远扬,无人敢与他交往。”
2. 事件描述:
- “这起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,企业臭名远扬,品牌信誉严重受损。”
3. 历史背景:
- “历史上,秦桧因卖国求荣,最终臭名远扬,成为千古罪人。”
三、注意事项
- 语气问题:虽然“臭名远扬”是成语,但它的语气非常负面,不适合用于正式或中性的场合。
- 搭配使用:通常和“恶行”、“罪行”等词语搭配使用,以突出其负面含义。
- 避免误用:不要将其与“名声远扬”混淆,后者是中性或褒义词,指因正面行为而广受赞誉。
四、总结
“臭名远扬”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,用来形容因负面行为而广为人知的人或事。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确保表达准确且符合语义要求。通过了解其来源、用法和常见搭配,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