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兔起鹘落是什么意思】“兔起鹘落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宋代苏轼的《晁错论》:“天下之患,最不可为者,名为治平无事,而其实有不测之忧。……其始也,未尝不以忠义自任,而卒至于败者,何也?盖其志大而才小也。……夫其心之所向,虽欲不为,而不能已也。如兔起鹘落,一击而中。”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兔子刚一跳起,鹘(一种猛禽)就迅速飞下来捕捉,比喻动作迅速、果断、一气呵成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兔起鹘落”常用来形容做事迅速、干脆利落,没有拖泥带水,强调行动力和效率。
“兔起鹘落”原本是描写动物捕猎的动作,后来引申为形容人的行为或事情发展迅速、果断有力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快速反应和精准执行,常用于描述决策或行动上的果断与高效。它不仅适用于个人行为,也可用于描述事件的发展节奏,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动态感。
表格:兔起鹘落含义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兔起鹘落 |
出处 | 宋代苏轼《晁错论》 |
原意 | 形容兔子刚跳起,鹘就迅速扑下捕捉,比喻动作迅速、果断 |
现代用法 | 形容做事干脆利落、迅速果断 |
使用场景 | 可用于描述个人行为、事件发展、决策过程等 |
同义词 | 迅雷不及掩耳、一击即中、快准狠 |
反义词 | 拖泥带水、犹豫不决、慢条斯理 |
语言风格 | 文言色彩较浓,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兔起鹘落”不仅是对动作的生动描绘,更是一种对效率和执行力的高度赞扬。在现实生活中,学会“兔起鹘落”的精神,有助于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工作效率与应变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