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洛阳牡丹真国色全诗】“洛阳牡丹真国色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赏牡丹》一诗,原句为: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这句诗赞美了牡丹的高贵与美丽,也反映了当时洛阳作为牡丹盛地的繁荣景象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总结及相关内容的整理。
一、诗歌简介
《赏牡丹》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全诗如下:
> 庭前芍药妖无格,池上芙蕖净少情。
> 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
此诗通过对比芍药和荷花的美,突出牡丹的国色天香,表达了对牡丹的热爱与赞美。诗中“动京城”三字,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盛开时,整个京城为之倾倒的盛况。
二、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刘禹锡(唐代) |
诗题 | 《赏牡丹》 |
体裁 | 七言绝句 |
主旨 | 赞美牡丹的高贵与美丽,反映其在唐代的地位 |
意象 | 牡丹、芍药、荷花、京城 |
修辞手法 | 对比、拟人、夸张 |
精彩语句 | 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 |
三、文化背景
洛阳自古以来便是牡丹的重要产地,被誉为“牡丹之乡”。唐宋时期,牡丹成为富贵与高雅的象征,常被用于宫廷装饰和文人雅集之中。刘禹锡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牡丹的喜爱与推崇。
四、现代意义
如今,“洛阳牡丹真国色”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,不仅用于诗词赏析,也常被用来形容某种极致的美或影响力。在当代,洛阳每年都会举办牡丹文化节,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,进一步延续了这一传统。
五、结语
“洛阳牡丹真国色”不仅是对牡丹的赞美,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。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刘禹锡的文学才华,也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与热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