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外强中干的意思】“外强中干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外表看起来强大、有气势,但实际上内部空虚、缺乏实力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表面强硬、实则虚弱的人或组织,强调的是“表里不一”的状态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外强中干 |
拼音 |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|
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,祸至无日,戒之以戒,虽有强干,亦不能胜。” |
释义 | 表面强大,内里空虚;外在强大,内在虚弱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、组织或国家的表面强大与实际虚弱之间的对比。 |
近义词 | 色厉内荏、外柔内刚(反义) |
反义词 | 实力雄厚、内强外壮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外强中干”最早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说一个国家虽然表面上有强大的力量,但内部却缺乏真正的实力,无法支撑起表面的威势。后来,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表里不一,尤其是那些看似强大、实则脆弱的情况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外强中干”常用于批评某些人或机构的虚张声势,比如:
- 某公司表面风光,实则资金链紧张;
- 某人说话强硬,但没有实际能力;
- 某国军事强大,但经济基础薄弱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子 |
个人行为 | 他总是装作很厉害的样子,其实能力一般,真是外强中干。 |
组织管理 | 这个企业虽然广告打得响,但员工流动率高,明显外强中干。 |
国家形象 | 一些国家在国际上炫耀武力,但国内问题重重,属于典型的外强中干。 |
四、总结
“外强中干”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,强调的是“表面强大,实质虚弱”的现象。它不仅用于描述人的性格特征,也常用于评价组织、国家等整体情况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避免成为“外强中干”的人,注重提升内在实力,做到内外一致、表里如一。
通过了解和运用“外强中干”这一成语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对事物本质的看法,同时也能增强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