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字千金的故事是什么】“一字千金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非常精炼、价值极高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,讲述了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吕不韦与他的《吕氏春秋》之间的关系。
一、故事总结
“一字千金”的典故出自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。相传战国时期,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三千人,共同编撰一部关于治国、修身、齐家、平天下的百科全书式著作——《吕氏春秋》。这部书内容丰富,涵盖了哲学、政治、历史、天文、地理等多个领域。
为了彰显此书的价值,吕不韦将书稿公布于咸阳城门,并悬赏:若有人能增删一个字,就赏金一千两。结果,无人敢动此书一字,足见其内容之精妙、语言之严谨。于是,“一字千金”便成为后人称赞文章价值极高的成语。
二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出处 | 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 |
出处原文 | “……以重金购求,悬之咸阳市门,曰:‘能增损一字者,予千金’。” |
故事主角 | 吕不韦、门客、咸阳城中人 |
故事背景 | 战国时期,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《吕氏春秋》 |
故事核心 | 悬赏增删一字,无人敢动,体现书稿价值极高 |
成语含义 | 形容文字精炼、价值极高 |
延伸意义 | 强调文章质量的重要性,也象征对知识的尊重 |
三、总结
“一字千金”的故事不仅是古代文人追求完美文字的写照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高度重视。这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,用于赞美那些言简意赅、寓意深远的文章或话语。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人对于文字的敬畏与执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