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皓首穷经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皓首穷经的意思】“皓首穷经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年老仍致力于研究经典文献,尤其是儒家经典。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,也带有一种对知识的敬仰与坚持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皓首 | 白发,指年老 |
穷经 | 研究经典(如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春秋》等) |
整体含义:指人到了老年仍然专心研读经典,表现出对学问的执着和不懈追求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无题》诗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虽非直接出自此句,但“皓首穷经”多用于描述类似精神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褒义,形容学者或文人终身钻研典籍,不求功名,只求学问。 |
例句 | “他一生皓首穷经,终成一代儒学大家。” |
三、引申意义
“皓首穷经”不仅仅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研究经典,更象征着一种精神追求:
- 执着精神:无论年龄多大,都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。
- 奉献精神:不为名利,只为求知。
- 文化传承:通过研究经典,延续中华传统文化。
四、常见误解
误解 | 正确理解 |
认为“皓首穷经”是贬义词 | 实际上是褒义,强调对学问的热爱与坚持 |
认为“穷经”是“穷困地研究” | 实际上“穷”是“深入研究”的意思 |
以为只有老年人能用这个成语 | 其实也可用于形容年轻人在学术道路上的专注 |
五、总结
“皓首穷经”是一种对知识和经典的尊重与追求,体现了古代文人治学的态度。它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赞美,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肯定。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我们不再局限于研究儒家经典,但“皓首穷经”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
成语 | 皓首穷经 |
拼音 | hào shǒu qióng jīng |
用法 | 褒义,形容人年老仍专心研究经典 |
含义 | 白发老人仍在钻研经典 |
引申义 | 执着、奉献、文化传承 |
常见误用 | 误认为是贬义或仅限老年人使用 |
通过了解“皓首穷经”的含义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学问的态度,并在今天的学习与工作中,保持一份对知识的敬畏与坚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