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瀣怎么读沆瀣一气】“沆瀣一气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臭味相投、勾结在一起做坏事。但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成语时,可能会对其中的“瀣”字感到困惑,不知道它该怎么读。
一、汉字“瀣”的读音
“瀣”是一个比较生僻的汉字,拼音为 xiè,第四声。
它的本义是指夜间的雾气或露水,在古文中也常用来比喻阴暗、污浊的事物。
二、“沆瀣一气”成语解析
成语释义:
“沆瀣一气”原意是“夜间的雾气和露水混合在一起”,后来引申为气味相投、狼狈为奸、勾结在一起做坏事的意思。
出处:
该成语出自唐代韩愈《赠崔立之评事》诗:“君不见,昆仑之高有积雪,中有寒泉之不竭;又不见,大江之东有巨石,中有灵犀之不灭。……而今世之士,多以浮云蔽白日,沆瀣一气,共为朋党。”
三、总结对比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沆瀣一气 |
拼音 | hàng xiè yī qì |
字面意思 | 夜间的雾气和露水混合在一起 |
引申含义 | 形容人与人之间勾结、臭味相投 |
“瀣”的读音 | xiè(第四声) |
常见用法 | 多用于批评不良团体或腐败行为 |
出处 | 唐·韩愈《赠崔立之评事》 |
四、使用建议
虽然“沆瀣一气”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成语,但在现代汉语中仍常被使用,尤其在新闻报道、评论文章中较为常见。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误解其含义。
五、小贴士
- “瀣”字较为少见,平时使用频率低,因此容易读错或写错。
- 如果遇到类似生僻字,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在线工具确认发音和意义。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“瀣”字的正确读音以及“沆瀣一气”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。在日常交流中,适当使用这类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