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漏罪是什么意思】“漏罪”是法律术语,通常指在司法实践中,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已经被审判、判决或处理后,又发现其还有未被追究的犯罪行为。这种未被发现或未被处理的犯罪行为即称为“漏罪”。
一、漏罪的定义与特点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指在已结案的案件中,发现被告人还存在其他未被认定或未被追诉的犯罪行为。 |
发生时间 | 一般发生在判决之后,但在刑罚执行完毕前发现。 |
法律依据 |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七十条、第七十七条等相关规定。 |
处理方式 | 可以通过“数罪并罚”或“重新审理”等方式进行追责。 |
二、漏罪的类型
类型 | 说明 |
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 | 在首次审理时因证据不足、侦查不力等原因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。 |
隐瞒的犯罪事实 | 被告人故意隐瞒部分犯罪事实,导致初次审判未涉及该部分。 |
新发现的犯罪行为 | 在原案审理后,因新的证据或线索出现而揭露的犯罪行为。 |
三、漏罪的处理原则
1. 依法追责:无论漏罪是否已经过时效,只要符合法律规定,应依法追诉。
2. 数罪并罚:若漏罪与原判罪行属于不同性质,可实行数罪并罚。
3. 保障权利:在追诉过程中,需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、申诉权等合法权益。
四、漏罪与“再审”的区别
项目 | 漏罪 | 再审 |
性质 | 新发现的犯罪行为 | 原有判决可能存在错误 |
对象 | 被告人 | 原案判决 |
目的 | 追究新罪 | 纠正错判 |
程序 | 由公安机关、检察机关追诉 | 由法院启动再审程序 |
五、漏罪的影响
- 对当事人:可能面临更重的刑罚,甚至延长刑期;
- 对司法机关:反映侦查、起诉、审判环节中的疏漏;
- 对社会:影响司法公信力,需加强监督和规范。
六、总结
“漏罪”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指的是在已有案件处理后,发现被告人还有未被追究的犯罪行为。它不仅是法律问题,也涉及司法公正与程序正义。对于漏罪的处理,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,确保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条文或案例分析,建议查阅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