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金齑玉脍的意思是什么】“金齑玉脍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极其美味的菜肴,尤其是指精细制作、味道鲜美的鱼肉佳肴。该词源自古代文人对美食的赞美,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色彩。
一、
“金齑玉脍”最早出自《晋书·王导传》中的记载,原意是将鱼肉切成细丝,用香料调味后食用,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极为精致、美味的菜肴。其中,“金齑”指的是经过调味的鱼肉,色泽金黄;“玉脍”则指切得极细、洁白如玉的鱼片。整体而言,“金齑玉脍”不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一种文化象征,代表了古代对美食的极致追求。
在现代语境中,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,用来形容高档、精致的菜肴,强调其色香味俱全的特点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 文化意义 |
金齑玉脍 | 形容极其美味、精致的菜肴,尤指鱼肉佳肴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,形容高档美食 | 表达对美食的欣赏与赞美,体现古代饮食文化 |
金齑 | 经过调味的鱼肉,色泽金黄 | —— | —— | 象征美味与精致 |
玉脍 | 切得极细、洁白如玉的鱼片 | —— | —— | 象征细腻与高雅 |
三、结语
“金齑玉脍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。它承载着古人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,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精致与讲究。在今天的生活中,虽然我们不再以这种方式烹饪,但这一成语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