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是套利定价法】套利定价法(Arbitrage Pricing Theory,简称APT)是一种用于资产定价的金融理论模型,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·罗斯(Stephen Ross)于1976年提出。APT 是对传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(CAPM)的一种补充和扩展,它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是由多个系统性风险因素共同决定的,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市场整体的风险溢价。
与CAPM不同,APT不假设市场是完全有效的,也不要求投资者具有相同的预期,因此其适用范围更广。APT的核心思想是:如果市场上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,那么这些机会将被迅速利用,从而使得资产价格趋于合理,消除超额收益。
套利定价法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套利定价法是一种基于多因素模型的资产定价理论,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由多个系统性风险因素共同决定。 |
提出者 | 斯蒂芬·罗斯(Stephen Ross),1976年 |
核心思想 | 如果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,市场会通过交易行为消除这些机会,使资产价格趋于均衡。 |
主要假设 | - 资产收益可以表示为多个风险因子的线性组合 - 投资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- 市场是竞争性的,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|
模型结构 | 预期收益率 = 无风险利率 + β₁×因子1 + β₂×因子2 + ... + βn×因子n |
常见风险因子 | 市场风险、利率风险、通货膨胀、行业风险、公司规模等 |
与CAPM的区别 | CAPM只考虑市场风险,APT则允许多个风险因素影响资产收益 |
优点 | 更灵活,适用于多种市场环境;不依赖市场有效性假设 |
缺点 | 因子选择主观性强,难以确定具体因子及其权重 |
总结
套利定价法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和现实的资产定价方式,它突破了传统CAPM模型的局限,引入了多因素分析框架。在实际应用中,APT常用于构建投资组合、评估资产价值以及进行风险管理。尽管其在理论上较为复杂,但在现代金融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