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停止营业点是指】在企业经营过程中,利润最大化是核心目标之一。然而,并非所有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能实现盈利。当企业的收入无法覆盖其成本时,就需要考虑是否继续经营的问题。此时,“停止营业点”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依据。
一、什么是“停止营业点”?
停止营业点(Shutdown Point)是指企业在短期内,当产品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(AVC)时,继续生产将导致更大的亏损,因此应选择停止生产的临界点。在这个点上,企业即使不生产,所承担的损失也小于继续生产的损失。
简而言之,停止营业点是企业在短期内决定是否停产的关键指标,它帮助企业判断在何种情况下应暂停生产以减少损失。
二、停止营业点的计算方式
停止营业点通常发生在以下情况:
- 价格 < 平均可变成本(AVC)
此时,每多生产一件产品,企业都会增加亏损,因此应停止生产。
公式表示:
$$
\text{停止营业点} = \text{价格} = \text{平均可变成本(AVC)}
$$
三、停止营业点与盈亏平衡点的区别
| 比较项 | 停止营业点 | 盈亏平衡点 |
| 判断标准 | 价格 < 平均可变成本(AVC) | 价格 = 平均总成本(ATC) |
| 是否继续生产 | 应停止生产 | 可继续生产,不亏不赚 |
| 适用时间范围 | 短期 | 长期或短期 |
| 目标 | 减少损失 | 实现利润最大化 |
四、实际应用案例
假设某工厂的平均可变成本为10元/件,若当前市场价格为8元/件,则:
- 每生产一件产品,企业亏损2元;
- 若继续生产,亏损会持续扩大;
- 因此,该工厂应选择停止生产,直到市场价格回升至10元以上。
五、总结
“停止营业点”是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重要决策依据。通过比较市场价格与平均可变成本,企业可以判断是否应该继续生产。在短期内,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,企业应果断停产,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。
| 关键概念 | 内容说明 |
| 停止营业点 | 当价格 < 平均可变成本时,应停止生产 |
| 平均可变成本 | 生产每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|
| 决策依据 | 市场价格与平均可变成本的对比 |
| 适用范围 | 短期经营决策 |
| 目标 | 最小化亏损,合理配置资源 |
通过了解和掌握“停止营业点”的概念和应用,企业可以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更理性的经营决策,提升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