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敏而好学意思】“敏而好学”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,原句为: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后人将其简化为“敏而好学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聪明且乐于学习,具有较强的悟性和求知欲。
一、词语解释
| 词语 | 含义 |
| 敏 | 聪明、敏捷,指思维灵活、反应快 |
| 好学 | 热爱学习,乐于钻研 |
综合来看,“敏而好学”指的是一个人不仅聪明,而且勤奋好学,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“敏而好学”最早见于《论语》中孔子对弟子的评价。在古代,学习被视为修身的重要途径,而“敏”与“好学”的结合,则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描述。孔子认为,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,不仅要有智慧,还要不断追求知识,提升自我。
三、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敏而好学”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:
- 个人成长:具备“敏而好学”精神的人,更容易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。
- 职业发展:持续学习是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- 文化传承:这种精神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。
四、与“好学”的区别
虽然“好学”强调的是热爱学习的态度,但“敏而好学”更进一步,强调了学习者的智力基础和理解能力。两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| 概念 | 特点 |
| 好学 | 强调学习意愿和兴趣 |
| 敏而好学 | 强调学习能力和聪明才智 |
五、总结
“敏而好学”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和人格特质。它不仅是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现代人实现自我提升和社会发展的宝贵品质。无论是学生、职场人士还是普通公民,都应该培养“敏而好学”的精神,不断提升自身素质,迎接未来的挑战。
结语:
敏而好学,不只是读书多,更是懂得思考、善于学习、不断进步。愿我们都能成为“敏而好学”的人,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稳。


